學會簡介

中華國際自然醫學學會創立於民國94年(2005),由南華大學自然醫學研究所師生共同發起設立,創會籌備主任為時任研究所所長莊輝教授,並由黃川原醫師擔任第一屆理事長。學會以推廣自然醫學、促進身心靈整合健康為宗旨,結合教育、臨床、出版與國際交流等多元實踐,推動自然醫學的專業化與社會應用,致力於建立自然醫學在台灣的學術定位與公共價值。本會核心理念為「尊重身體智慧、結合自然療癒、建構實證知識」,強調理論與實務並重,回應當代生活中對整體健康的深層需求。

第二屆由林群智教授接任理事長,進行組織分工與制度建置,建立幹部職掌與行政流程,並首次舉辦學術研討會,將英文名稱由原先 “International Natural Healing Sciences Society, R.O.C.” 正式更名為 “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Natural Medicine, R.O.C.”,奠定學術與國際導向基礎。第三屆理事長林明德先生任內,持續推動公益講座與TTQS認證課程,並創辦國內第一本自然醫學審稿制期刊《實證自然醫學》,強化自然醫學的研究基礎與社會信任。

第四屆由王昱海教授擔任理事長,推動醫事人員教育、情緒淨化課程與芳療證照制度,並強化多元課程整合,擴展臨床應用層次。在學術交流上,於2017年舉辦「自然醫學暨身心靈整合實證研討會」,邀請前台大校長李嗣涔教授、謝仁俊醫師等學界與醫界代表發表專題演說,深化自然醫學與主流醫學、學術研究間的交流與連結,推進自然醫學在專業與公共領域中的實質發展。

第五屆由許偉庭教授接任,任內期間雖面臨COVID-19疫情影響,課程與活動發展受限,但期刊出版與基本會務得以延續,為學會保留運作的核心能量。第六屆再次由林群智教授擔任理事長,提出以銀髮健康與自然照護為主軸之課程藍圖,惟部分規劃尚待完善,學會進一步整合與發展的方向亦逐漸浮現。

第七屆自2024年起鄭岳和教授擔任理事長,團隊在延續歷屆制度精神基礎上,啟動組織整合與學術活動的回復工程,並以舉辦小型學術研討會,作為重返公共討論與學術對話的起點。本屆亦著手活絡期刊運作、推動講師與課程認證規劃、整理組織文件,期望逐步建構穩定、開放、具延續性的運作平台。

放眼未來,學會將持續以專業整合與文化深耕為方向,廣納自然醫學領域專業者與實務教師,推動制度化、實證化與多元化並進的教育與研究空間,回應時代對整體健康的深層需求。

 

學會宗旨

研究、應用與推廣自然醫學,
以促進身心靈健康、倡導和諧生態、提升生活品質與生命價值,
並引導會員共同學習與成長。

理事長的話

中華國際自然醫學學會 第七屆理事長 鄭岳和

走進2024年初,我們承接第七屆理監事的職責,也同步開啟了一段重新梳理節奏、細緻對話與穩定前行的歷程。在歷屆累積的制度基礎與文化脈絡之上,我們持續整合、延展學會的實踐方向,讓自然醫學的理念與行動在當代脈動中穩步展開。

中華國際自然醫學學會自創會以來,歷經草創、建制、擴展與挑戰的多個階段,歷屆理事長與理監事團隊投注大量心力,在制度、課程、期刊與臨床應用等層面穩紮根基。然而如同我們在身體工作中常見的歷程,有時發展的動能會因社會事件或內部變化而出現緊縮、延遲甚至短暫的停頓。而此刻,我們所在的位置,正是在這種停頓之後,重新覺察當下狀態、慢慢找回節奏的關鍵時刻。

我們所做的第一步,不是推出華麗的計畫,而是靜下來聆聽:組織內部的結構如何演變?過往的努力在哪裡留下了痕跡?有哪些聲音仍在等待被聽見?在這樣的整理與回望中,我們逐步明確了第七屆的工作重點:重建制度流程、活絡期刊運作、推動講師與課程認證的規劃,以及逐步恢復學術與公共對話的節奏。

這些工作的展開,來自團隊之間多方的協力與相互支持。學會秘書長林淑芬融合企業策略視野與身心實踐者的細膩感知,在顧問、教學與Podcast創作中實踐所學,並將這份經驗內化為支持的力量,在制度文件梳理與流程優化上提供穩定協助,也提醒我們制度的建立與文化的培力,始終需要策略與節奏並行。課程認證制度的初步設計,在教育委員會主委劉靜文的規劃下逐漸具形,為學會未來的教學體系建構奠定了重要基礎。同時,多位理監事成員也陸續撰寫理念文章、整理教學與療癒經驗,在這個整理與重構的階段中,讓學會的語言與實踐持續生成,也讓參與的動能穩定的延展。

我們相信,學會的發展如同身體的歷程,不在於快速達成,而在於願意一起停下來、感受節奏、回應當下。我們期望這個學會不只是累積專業的場域,更是能支持探索、協調與共感的空間——讓自然醫學的實務者、研究者與關心者能在其中相遇、交換與行動。在彼此的經驗與步調中,我們一同尋找信任的節奏,逐步走向更整合、更有生命力的未來。